趣果弥音吧-分享有趣的图片_影视动漫内容的网站趣果弥音吧

动漫ACG、影视作品点评
专属分享发现有趣的内容!

三浦友和《葛城事件》电影评价:边缘人是一种危机,但没有人会是旁观者

p2326845102.jpg

 

很久没看到看完如此令人难受的电影了。改编自日本真实案件的电影《葛城事件》,不同于一般社会案件改编电影容易流于的煽情或刻意给予动机,《葛城事件》反倒将整起案件透过多方的环节逐一解扣,从家庭、教养、职场、与废死者主张等议题置入其中,电影没有太鲜明的立场,但却也因此将潜在的生活暴力更为放大。我们身处的环境其实无处不存在暴力,差别只在于有形无形,拳脚相向口出恶言有其杀伤力,但歧视或不重视他人的眼神这类举动其实伤人的力道也不比前者少。《葛城事件》剧情透过社会一隅开始讲述,层层抽丝剥茧到家庭如何养成个人,说穿了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最具关键影响性的就是来自于家。

 

p2274112573.jpg

 

《葛城事件》的电影采用倒叙,叙事的方式非常跳跃,却反倒增强了这个故事的情感。因为它的叙事手法很近乎人的记忆。电影从判决开始,被宣判死刑的男主角葛城稔望着听证席上的父亲露出了一抹笑容,有一名女子决心要嫁给这名死刑犯,只因为她主张废死,她愿意成为死刑犯的家人。电影透过这名想成为葛城稔真正家人的女子透过接触葛城稔原生家人的父亲开始,逐步揭开关于死刑犯在成为死刑犯之前是个怎样的人?带领观众看见那从不在新闻中让你能看见更多的背后故事。

看似主角的葛城稔在回忆中成了配角,葛城是个四口之家,有个顺从的哥哥,溺爱儿子的母亲,与绝对权威的父亲。父亲经营一家继承来的五金商店,以此维生。每天骑着单车在商店与家庭是中无限折返是他自觉有用的定义,尽管店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客人。母亲不擅家事,由于大儿子总是比小儿子表现突出,于是大儿子成为背负父亲期待最多的成员,即使没人察觉他在工作环境下一点也不快乐。小儿子是别人中的废柴,他认为自己有天赋异禀的才华,但其实可能只是不够踏实,小儿子被父亲歧视,认为他没有工作能力就不足以成为一个男人,父亲越痛恨小儿子,母亲就会用更多的包容去溺爱他。一个屋檐下的四个人是一般人俗称的一家人,但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他们是四个最不应该成为家人的人。

 

p2347853956.jpg

 

父亲渴望的权威在外头没有着落,就会反过来在家中展现。他用暴力相向,言语羞辱,他的权威在这个家中成了一股恐惧。一个家中最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是对不起,整件事情又延伸到了大儿子身上,这个从小背负着父亲期望的孩子,父亲渴望他能像自己一样为家人打造一座白手起家的城堡,他不愿意让儿子继承家业,只因为他觉得孩子应该可以有更胜过自己的成就,他应该要成为西装笔挺坐辨公室的菁英。但父亲不知道的是,儿子并没有成为他认为应该要成为的人,他对自己没有自信,他害怕父亲的暴力于是习惯假扮成父亲期待的样子,在职场上他没有成为菁英的潜力,他被公司辞退也不敢让任何人知道。想跟父亲聊聊却总会被父亲一句「快回去上班吧」所打断。大儿子试图求救的声音微弱,某次一句看似无心的「不如我回来继承这家店」是他唯一一次的呼喊,却还是被父亲拒绝。其实父亲不是恶意,儿子也不是没有抱负,只是或许都已活得太过倔强,太不懂得如何对家人说出真正想说的话,因为太久没说于是也忘了该怎么说,连善意都表达成恶意。

 

p2347853997.jpg

 

电影最悲伤的剧情发生之前有一刻短暂曙光,受不了暴力的母亲带着小儿子躲到外头的租屋处过活,却被大儿子发现告知了父亲,然大儿子又赶紧进房要求母亲与小儿子快逃走,只见母亲与小儿子继续吃着他们的微波食品仿佛若无其事,随后母亲吆喝着大儿子一起来吃,母亲对两个儿子说,这就是最后一餐了,话题又忽然一转问到,「如果明天是末日你们最后一餐想吃什么呢」的话题彼此有说有笑,一个家的模样就在这一刻具体展现,好像真的让人可以相信他们三个也能在那样狭小的地方重新生活。可惜还是事与愿违,还是被父亲发现要求他们回到真正的家。而在那之后大儿子再也不会回家了,他在某日选择跳楼身亡,遗言放在一张发票的背后,上面写着对不起。

《葛城事件》中的大儿子葛城保是我最喜爱也最有感的一个角色,他几乎代表着所有看起来应该要更好但其实并没有的人们。天才与废材都有刻板的保护网,但处在中间的人们又何其没有难关?关于始终不上不下的生活,关于高不成又地不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继续?在这社会上被关怀着的永远都是极端的人,但中间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如果走不下去了又该如何呼救?新井浩文完全演活了这样始终畏缩却又温柔的大儿子葛城保,最后遗书上的那句对不起,宣判了身边所有人的罪行,来自轻忽与漠视。

 

p2417573749.jpg

 

「居然选择这样无趣的死法。你看我如何扭转局面。」小儿子葛城稔在哥哥死去后喃喃自语出了这句话,或许也是他第一次表达出对哥哥的情感。这个对他来说在家里让自己对照成废材的哥哥,片中兄弟俩没有太多互动,但电影却巧妙地透过部分视角来让你发觉他们对彼此的某些羡慕,而或许哥哥羡慕弟弟更多些。弟弟对哥哥也是恶言居多,哥哥总选择包容,但这些包容其实都成为了哥哥内心崩盘的原因。哥哥的自杀是始料未及,而一心以为哥哥希望自己去死的弟弟直到这一刻才发现了真相,原来每个人背负来自家中的暴力都是一样的,这些暴力可以引爆一个人,弟弟一心想求死却没有勇气,而看似最软弱的哥哥却纵身一跃。「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电影里每个主角无法看透的疑问句,仿佛也像是观影者照镜子般问着我们自己。

是一心求死,也是想给逼死所有人的父亲一次迎头痛击,也或许就是铁了心发狂。小儿子葛城稔在某日午后决定手持利刃走进地铁杀人,那天离开家门前母亲对他说句路上小心,路旁的小哥问着他是否有兴趣找小姐。这一天跟其他天没有差别,没有人知道他包包里的利刀是证明自己也可以轰轰烈烈扭转局面的武器。没人在乎他在乎的事,不只是今天,其实每天都是。而事实上不只是葛城捻,我们对世界而言又何尝不是?

守着一个再也不会有人回来的家,父亲葛城清为家人建造的城堡最后成了自己的监牢,他离不开也走不了,他需要家人,他的权威需要有接收的人,不然他什么都不是。电影最后葛城清看似出自私欲的那句「如果我杀了三个人,你也可以作我的家人吗?」给了那些主张废死的人一句强而有力的诘问。有目的的爱还可以是爱吗,亦或那不过是假爱之名行存在之实,为了让自己的主张有感,为了给这个不曾在乎过你的世界刷出属于自己的存在。这是主张?是爱?还是自私?电影《葛城事件》没有把任何话说死,没有结论也没有答案,有的只是把问题丢到观众眼前,让片中角色自食其果。

 

p2508429789.jpg

 

父亲葛城清在孩子年幼时期因期待他们茁壮而种下的橘子树在院子里生气盎然,成了唯一懂得葛城清曾经心之所向的对象。毕竟那棵树眼睁睁看着葛城家从天堂一步步变成地狱,从一家四口到妻离子散,树是葛城清最后的寄托,想透过它了结自己生命的葛城清没有得到树的认可,原来树也没有他以为的粗壮。死不成的葛城清终于认清自己是最无能也最无力的人,只能继续回到那只剩下他一个人的家中,吃了了无生趣的面,过着无人在乎的生活,然后继续痛苦地活下去。「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折磨。」这句葛城清奉为信念的一句话,也终究只剩下他一个人实践。

《葛城事件》改编自日本发生在2001年的「附属池田小学事件」,这起无差别杀人案件死了八个小学生以及另有十三名师生受到伤害。不过电影改编的幅度很大,基本上除了案件雷同之外其他人物部分都是虚构,但说虚构可能又非空穴来风,电影刻画的人物几乎我们都可以在真实生活中找到原貌与投射。三浦友和饰演的父亲葛城清也许是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暴力又何尝不是如影随形。冷漠讪笑蛮不在乎视若无睹这类现象在我们内心种下某些不甘,有些人会长成仇恨,有些人则长成自我否认,这类冷暴力与真实暴力同样力道猛烈。而期许与压力也往往一线之隔,教养的难题是每个家长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一整个环境与社会的潜移默化。终究有些人幸运地自己找到了解套,也终究有些人只能死路一条。或许社会就是染缸,试图保有自己不与他有染的恐怕就难以生存下去。

《葛城事件》让我们看见的不只是单一事件,更是没有人会是旁观者的论点。终究对整个社会而言,边缘人是一种危机,但更大的危机或许是那些正一步步走向边缘却没人伸出援手的人。而往往我们离他们从来不远,又或者,他们离我们从来不远。

 

赞(0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趣果弥音吧 »三浦友和《葛城事件》电影评价:边缘人是一种危机,但没有人会是旁观者

有趣的内容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