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七日》很美,故事文本,带动的诸多议题,到景色场景,氛围与画面的柔和,时时刻刻使人倾心,却也写实的残酷,令人心碎,小珊用了反反覆覆的「同一天」精彩活出了那再也无缘的上千个明天,最初是彷徨,害怕与恐惧交织,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愤世嫉俗,发挥同理心,除了自己之外周遭全都一模一样毫无进展,谁又能保有理性。
但重点就在于那「同一天」是「礼物」或者是「诅咒」,要怎么获得价值,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抉择,领悟与成长,一念之间「同一天」也可以变成好多个「明天」 ,多一点调味与变化,「同一天」也能够成为我们的「每一天」。
小珊的自觉,来的不迟也不晚,在悲喜参杂的尾声之下,有人拥有了更好的人生,小珊则成就了盲从自我的救赎,其实最应该被「惩罚」的不会是小珊,但这点出了一个思考处,这是「惩罚」吗?看在观众眼里小珊还是有着自我意识,并有可以改变「同一天」的力量(契机),认真省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自己变好也让他们更好。
反观其余的角色虽然没有知觉,可他们才是日复一日只能说同一句话做同一件事的那个人,等着让小珊来改变他们,这样一想束缚的就不是小珊了,她有这一个机会,或许正是老天眷顾她是最有可能教化并且了解进而给予帮助的唯一一人。
《忽然七日》引人难忘,给人深思「生命」的意义与「死亡」的大哉问,电影套用的命题很多但不杂相反的很流畅细腻甚至引人入胜的镶在剧本里。不止蕴涵深度每一个议题的引用也很直接的影射现实世界的潜现实,甚至是每一个人封闭的内心,言语肢体霸凌 ,生命哲学都果断而恰如其分的提供了反思的效果。
《忽然七日》序幕揭晓,一切漫入气氛的镜头引导,很舒坦很漂亮,这样子的感受弥漫在电影中的环境打造,连同惊悚,郁闷皆浓厚的灌注于心理层面的步步惊心,而电影前半段纵然切入的顺遂快速,其重点同时亦是刻划女主角陷入时空监牢的时间轮回,一天反覆再反覆,却丝毫不会有沉闷或只是不断重置的感觉。
所以观众从这点也可以看到导演的叙事功力着实相当沉稳内敛又不失豪放精准,透过小珊仍存在的意识与记忆,诠释出各种不同的心境揣摩与思绪,进而将小珊周而复始的生活持续创造出新巧思,并且巧妙活用的善以对白,画面编排及演员肢体与表情上不断推演剧情并一点一滴深深从中侧写出每位要角不为人知的背景和心结,去发酵,描摹,感受,认知以至于最终的敞开与弥补。
《忽然七日》的格局并不大,场景只限制在一至五个地区来回变换,但因为导演手法的俐落与确实,这几个地区皆有各自不同的用处以及细节上的多样建构,将质量打造的精实唯美又细嫩,角色是全片最重要并相互牵制,息息相关的一环,而角色们的刻划着实从一开头的几分钟之内就有很不错的描绘,特质与鲜明的性格,因此在于关键转折上,相当自然流畅同时也有让观众一同成长转化的空间。
女主角的心境蜕变则最为重要直接促成及影响电影后半段的进展,小珊本来因受困在同一天的关系情况与谜团皆一筹莫展,久而久之而日渐烦躁,甚至变得怨叹,可就在一次因缘际会的领悟下,她改变了看待此事的角度,一念之间从「最坏」的念头转为「最好」的想法去专心渡过这「同一天」,慢慢的得到了更珍贵的心灵,慢慢的去弥补这一切错误。
有别于前半段在剧情上四平八稳的细细铺陈,《忽然七日》的核心价值议题—「社会霸凌」逐一浮现眼前后,电影的速度开始加快了些脚步。因导演全权掌握有方,叙事步调在这样来回转换之后依旧保有最纯熟的脉络,并且以画面和走位积极堆叠「被霸凌」的骇人惊悚,做为拥有宣示「反霸凌」教材与思绪的作品已足够使观众充分体会霸凌往往会造成的伤害,不是一句「我只是开玩笑」就可以草草了事的。
《忽然七日》真是好看,贵为一部YA青少年电影,却跳脱部分形式上的狗血与多愁善感,反而超越普遍青春电影独有的深度魅力,巧妙的融合各个社会问题也加以探索青少年文化,现象与核心,甚至是青春期对性的好奇,迷思与开放,辅佐时空轮回的元素让架构上的诸多议题能够真正散发所长。
我很喜欢《忽然七日》的俐落处理,有爱,有美意却也不忘透露着残酷与血淋淋的事实,相互碰撞的对比下更显其沉重表征,特别是悲喜参杂的结局,除了后劲强烈余韵留存外亦是满满的痛彻心扉,被霸凌者因小珊而得到救赎,小珊最终却是以死换来赎罪的超脱,着实令人百般不舍,另外这股编排的最后作用则也是以她的死来引我们拆解并细细思考这一切的始末及经过。
说到这里,尾声的翻盘同样延伸出电影有所企及的因果循环,被霸凌者的茱丽叶选择自杀挑选的车辆是正好经过路段的主角群,小珊以及观众看到那一幕才立刻的回溯,显现电影探索的理论,「当下的抉择将会影响到你的未来」,霸凌是这一切一切的开头,如果不羞辱茱丽叶,他们是否就不会车祸,小珊是否也不会进入时空洪流了呢?
电影如此前后呼应的安排,甚至将一时看似毫不相干的因果关系等论调放进对白直到后头才一同揭晓所有事物的关联性,因此我想这个疑问句会是肯定的,不过既然结尾让小珊走了,后续被小珊所影响的人事物居然没有稍微带到也好,这样笔者个人是觉得不够清楚小珊的死是否只给自己带来改变或是根据中心主旨的也顺利改变了他人,反而延伸出最不该死的小珊会不会白死的想像揣测,不过由于结尾收的够诗情画意也确实得出了结果,所以我想这些问题还是暂时由我自己放在心中就好了。
《忽然七日》的导演莱罗索杨恩不算知名但历练来头可不小,普遍执导小品作品的杨恩导演在这一路上皆获得了诸多影展奖项的认同肯定,尽管作品鲜少为台湾人所注目但在本家这也使他成为美国当今相当重要的女性导演。
我相当欣赏莱罗索杨恩的机灵执笔,将青少年故事以及同侪间相依偎的成长年华注入许多深刻而敏锐的元素,多方面向的作品则也成功的引发了各界发自内心的共鸣,实在很棒。而饰演主角小珊的佐伊·达奇,亮眼的外表始终很难不让人喜欢,但其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曝光度纷纷以演技向我们证明了她并非只是漂亮花瓶而已,《忽然七日》的精彩,绝大部分仍得归公给柔伊德区在肢体或口吻上能屈能伸的完美演绎。
电影中描述小珊心境转变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困惑不解,以为是梦境,谨慎提防各种事件,到后来逐渐对于不断重复的日子感到烦躁,无力甚至自暴自弃都有带入观众对于角色心疼与未知的惶恐情绪,好几种情感皆被诠释的恰如其分,以至于最后的深层体悟有了很暖心,很励志的感知传递。
《忽然七日》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机会,勇敢去尝试,忤逆现况并兑现自己,改变永远不会太迟,太迟的只有仍还在迷惘与退缩的你,想想这不也挺好的,小珊运用这好几次的「同一天」除了调整自己的情绪外,从最坏到最好都尝试了一遭,才真正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小珊获得了永恒的机会去修正, 可能花了一点时间才意识到自己被「赋予」这个机会的意义,但他不计代价的努力蜕变自己,帮助别人并且活出从没有过的精彩,完成了这一项艰巨的使命,还有什么比这更充实也更可贵的事吗?小珊用无数次的「同一天」创造了大大小小「不一样」的「明天」。
青少年及社会议题要顾,但也没忘了最应该交付给青少年「珍惜」的重要性,青少年的活泼好动,对待爸妈的坏脾气,视一切为理所当然,小珊或许原本是这样一个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女孩,坚持活在当下,与人为伍,违抗良心,一而再再而三不明就里的霸凌同学,直到时间开始轮回她才明白毋须刻意的只求当下,而是要将「当下」的可能布满在人生的每一天。
小珊从霸凌的当事人转为旁观者,她开始慢慢的从回溯的那一天审视自己以往的行为,因此发现盲目跟着同侪集体欺凌茱丽叶只是为了掩盖曾有的恐惧,故作坚强却迷失了自己,同时也借此看见了小珊他男友的为人,究竟是怎么样看待这段感情。她选择善用这一天,代表着他重新经历改革的转泪点,这一天是上帝替他安排最混乱最应该仔细省视的一天,友谊,爱情,家人都受到了命运的牵引。
因此在这几个方向来看可以说是强迫小珊面对自己的心,做自己并成就自己的价值,一次的契机反而更懂得生活也更能珍惜与家人之间的陪伴与相处,虽有代价但自身的所得收获却也更为珍贵。
整体《忽然七日》故事纵然发生在校园的背景之中,却超然跳脱一般青少年电影的框架,从氛围,摄影技巧,调度运镜到场景打造以至于同样难忘的各首穿插自然动听的配乐,一切都美的令人屏息,但也不得不使人痛心,并且一再深思这部电影欲意传达的故事,主轴与议题。
真是喜欢《忽然七日》,其不止淋漓尽致又唯美的去探索生命与存在的深层命题,当中参入并丰厚文本叙事的探讨严肃社会议题的大视角,全然的表现卓越,成为了一部既幽默,温暖,美丽却又无比心碎的寓教于乐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