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电影,被惊艳得乱七八糟。画面明媚细腻,故事节奏偏缓,却是越看越有韵味,是属于适合细细品尝、观后慢慢沉淀的类型。
我得承认,一开始我只是因为演员卡司才想看,太过好奇福山雅治除了汤川学以外的角色怎么诠释,然而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已经全然忘记福山雅治、 广濑丝丝、满岛真之介或是斋藤由贵,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在电影故事之中,不可自拔。
《第三度嫌疑人》故事叙述一群律师为一桩强盗杀人案辩护。被告原本已经认罪,重盛为首的律师们目标是为犯囚三隅求得缓刑,然而三隅多次证词反覆,一连串的新事证不断浮出,最后真相虽然成谜,却余韵无穷。
这部电影用了很多明喻暗喻,交织的悬疑之网非常精彩。像是三隅的金丝雀比喻自身处境,隐隐之中有种哀愁,在监狱中服刑三十年,犹如笼中鸟,突然被放飞自由,透明的惆怅感藉由三隅平稳的口吻倾泻而出。又比如电影开头三隅以手抹去脸上血迹的画面,电影中段出现一次厂长女儿站在三隅旁边,一起抹去脸上血迹;后段又出现了一次律师重盛做了一模一样动作,不禁勾人遐想,那个动作似乎将三人的立场串联起来。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象征手法,会让电影不仅只是一部悬疑电影,而更能堆叠出更多层次。
整体步调是偏慢,但克服这点之后其实是很出色的电影——虽然不算推理电影,却有推理电影喜爱翻转真相的特质,云里雾里反覆咀嚼每个人的谎言与实话,在既定结局之下却有悬而未决的开放式结局之感。
「不要对杀人犯有期待。」这句台词足以证明三隅杀人并不是为了咲江,有很大的可能只是在满足支配与掌控的欲望——然而这个角色迷人之处在于他的反覆,「只是器皿」的他承受所有人对他的投射,他只是顺应每个人的期望罢了。
重盛将三隅与咲江的关系想像成情同父女,重获自由而独居的三隅,意外发现咲江一直被亲生父亲性侵,为了解救咲江,三隅动手杀害了咲江的父亲,并放火烧尸。然而这些都只是重盛,以及他带着观众一起体验的想像,我们无从得知三隅为什么要杀害厂长,三隅说词反覆并不是为了保护谁,而是沉浸在将人们支使得团团转的愉悦之中。最后,三隅为什么犯下三十年前第一起凶杀案、为什么杀害厂长、为什么宁愿否认作案导致被判死刑,也不愿咲江出面作证,我们不得而知,却也彰显出本片的重点在他处。
整部电影的铺排如诗如画,呈现出的效果是深沉黑暗与残酷。一是咲江的遭遇。宛如呼应没人相信她的跛脚是因为从屋顶摔下造成的,每个人都说她说谎,所有人像是不约而同地一起忽视了她被家人性侵的事实,仿佛只要无视,这种来自亲人的性暴力就不存在。
这也凸显母亲美津江自私的人格特质。《第三度嫌疑人》的特点之一在此,藉由角色的处境与故事,侧面彰显另一个人物的人格特质,这样的剧本实在上乘。
其二,在三隅反覆、案情一波三折的过程之中,司法系统之荒谬越来越清晰。当三隅否认犯案之后,整个司法毫无动作,不仅法官暗示从头办案十分耗时,不仅再次耗费司法人力,也会影响到法官个人考绩等等,在在显示这样得过且过的大环境底下,没有人真正在意犯罪与法律的意义。某种程度来说,当没有人在意事件真相的状况之下,三隅选择走上死刑台,是嘲讽了起初不听他辩白无罪、而说服他认罪可以减刑的律师们。
想到这里,难道三隅真的没有别有用心吗?隐隐之中,这部电影似乎还有更多有待挖掘的秘密,需要反覆咀嚼才能领会。